Hi, How Can We Help You?

新加坡江苏会开启“步履狮城 文化共程”

新加坡江苏会开启“步履狮城 文化共程”

2025年5月4号,新加坡江苏会主办“步履狮城,文化共程”首场活动,数十位参加活动的江苏会会员和亲友聚集一堂,共同对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历史渊源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天公作美,隔夜还暴雨如倾,当天清晨则天朗气轻。由新加坡江苏会文化部主任田丽文担任主领队,四个徒步小组分别为雅韵组、瑞泽组、锦程组以及悦行组,组员们8点准时在克拉码头地铁站集合,开始了市区景点的徒步之旅。

徒步队伍首先在哥里门桥合影,旧禧街警察局——这座色彩鲜艳,造型优美,有着927扇窗户的历史建筑是合影的背景,“新加坡江苏会”的会旗与川流不息的巴士和汽车共同组成了城市中的一道风景。

循着新加坡河,经过低调而朴实的国会大厦后,再步行几分钟就到了莱佛士登陆地,1819年莱佛士登陆标志着新加坡作为自由港的开启,在城市最具历史象征意义的一角,大家也纷纷与白色的雕像合影,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历史标记。

继续前行,经过亚洲文明博物馆,大家瞻仰了另一位伟人,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先生的雕像面向着新加坡河。今年是新中建交35周年,此时此刻,大家真切感受到了新中两国和人民深厚的情谊。
一路上,鹅黄色的鸡蛋花缤纷,河的对岸是气势磅礴的高楼,灰白色调的高楼与驳船码头彩色屋顶的低矮骑楼显得错落有致,蓝天背景下,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着的如画的风景,徒步者也都是画。
徒步穿过卡文纳桥,直面迎来的是浮尔顿酒店,岸边孩子戏水的塑像生动有趣,酒店是曾经的新加坡中央邮政局所在地,右边是同样历史悠久的中国银行大厦,去年刚庆祝新加坡分行成立88周年。沿途的银行大厦一幢接着一幢,在大华银行大厦的公共空间里,竖立着著名抽象艺术家达利创作的牛顿雕像。走累了大家在此歇息一下,随意交谈着,原本不熟悉的人们也变得渐渐热络起来。

休息片刻后,徒步小队再出发,不久就抵达粤海清庙,这座两百年历史的妈祖庙,也被称为月老庙。有些会员为家人们祈福,送上爱的祝愿。

继续向前,随后走进直落亚逸街,这条街可说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缩影,短短一段路,汇聚了代表不同籍贯的华人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建筑。建于19世纪初的天福宫是新加坡重点文化遗产之一,清朝光绪皇帝御赐“波靖南溟”匾额,书法真迹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壁画描绘了新加坡的历史,我们的“苏二代” 看到壁画中的“光华学校”非常兴奋,作为光华校友骄傲地与壁画合影,仿佛穿越时光,见证文化传承。

大家路过接连不断的会馆,这些会馆不仅是族群认同的载体,更像城市中的留声机,默默记录着早期华人移民在异乡开枝散叶的故事与坚韧精神。这次活动中许姓的会员经过许氏公会就像发现新大陆,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

途有好伴,不觉路远,不知不觉走了7公里,大家也抵达了最后一个目的地——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在一楼休憩区观看文化名人展板,随后齐聚顶楼天台,在海风轻拂中远眺大海与圣淘沙岛。期间也举办了抽奖活动,三位“幸运文化大使”获得了星巴克咖啡礼券。

大家随后移步至二楼展厅,那里有Singapo新加坡华人展览。这是个多媒体互动展览,展览通过影片、声音、触控装置与实物陈列等方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从早期移民的奋斗岁月,一路走进当代的多元社会。大家或驻足倾听,或轻触互动屏幕,仿佛身临其境般体验着一段段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这一段参观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会员们对新加坡华人的文化特色与身份认同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样的文化体验,既拓展了视野,也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本地的社群。

▲新加坡江苏会文化部主任田丽文和两位副主任付晓宇、杨蕙聪全力组织“步履狮城、文化共程”的首场活动。

此次活动也是今年就职的新加坡江苏会第四届理事会团队通力合作的缩影。文化部的三位负责人田丽文、付晓宇、杨蕙聪以及运佳、郭传祥、杨煜洁、刁瑞玲、印晓群、李葳等多位理事分别在现场或幕后给予协助与支持。

近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又有孩童参与,安全绝对是首要考量。活动顺利圆满结束,主领队田丽文、雅韵组组长朱春宁、锦程组组长郭传祥、负责瑞泽组和悦行组的杨晓波,成为活动顺利圆满结束的重要保障。“步履狮城,文化共程”系列活动,将定期推出不同主题与路线,持续为新加坡江苏会成员搭建联谊与互动的平台,让大家同行走读狮城美景,感受文化意境。

Share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