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jiangsu.org.sg
Contact Us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新闻室
影像资料
图片资料
视频资料
理事会成员
联系我们
Hi, How Can We Help You?
“开放多元,开拓进取” — 新加坡江苏会讲述会馆的力量
“开放多元,开拓进取” — 新加坡江苏会讲述会馆的力量
9月 8, 2020
管理员
会务新闻
,
新闻
0 Comments
8月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整版专题报道,以《中国移民社团顺应时代需求 开通人脉扩展商务社会功能》为题,采访了新加坡江苏会会长周兆呈博士等多位新加坡社团负责人。在采访中,周兆呈会长介绍了新加坡江苏会的宗旨、理念、近年来一些努力的成果,并向记者阐述了会馆“开放多元,开拓进取”的理念。以下是根据《联合早报》专题报道整理的相关内容。
▲联合早报2020年8月9日的专题报道。
01
开放多元,强化人才聚合效应
新加坡江苏会成立于2016年。和早前的同乡社团不同的是,江苏会在吸纳成员时,对地域的限制放得更宽,不仅招募原籍为中国江苏省的会员,只要和江苏有一定渊源的都可被纳入其中。新加坡江苏会既承担同乡联谊的责任,也具有商务往来的平台作用,它同时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与中华总商会成员,是综合性的新型社团。周会长表示传统社团是建立在地缘关系上,新型社团超越了同乡联谊的作用,更多互动和商业作用,如果只定义它为“同乡会”或“商会”就显得比较狭隘,新型社团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江苏会形成一个更广的人脉网络,达到更强的聚合效应。
▲会长周兆呈博士(中)及部分理事
02
拓展交流,展现新型社团形象
得益于开放多元的人才汇集基础,江苏会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目前1000名会员中,一半以上是硕士或博士学历,高学历化已经成为江苏会会员的特征之一。江苏会多次主办以教育、科技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例如2018年在新加坡主办的科创论坛,以及同年在南京举行的“中新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并成立了由本地顶尖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创领域企业组成的科创英才库,其成员包括本地科学院院士黄铭均教授,以及总统科技奖得主、原籍江苏的刘斌教授等。两地高端人才频繁互动交流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也带来新的机遇。
▲2018年11月20日,江苏省副省长郭元强、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新加坡贸工部前政务部长张思乐议员、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黄山忠、新加坡中国商会会长胡进胜、新加坡江苏会会长周兆呈博士共同启动“新加坡江苏会科创英才库”
▲2018年新加坡江苏会与多家机构联合在南京举行“中新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是论坛主宾。
03
积极主动,抗疫期间发挥“会馆力量”
今年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对社会经济与民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本地失业率创近10年新高,人际交流也被最大化限制。在这段特殊时期,新型社团利用自身特点发挥优势,支持抗疫防疫工作,帮助新中人民适应新常态。新加坡江苏会今年初筹款4万7600元参与支持中国抗疫活动,而随着疫情在新加坡蔓延,江苏会将防疫重点转向本地,包括为医院捐赠医疗用品,为老人院捐赠口罩,并筹款5万8050元,以及与新加坡教育部一起,协助解决本地弱势家庭中小学生群体的餐食、学习用品等问题。对于社团在疫情期间扮演的角色,周会长指出,在世界各国客流基本中断的情况下,民间的信息、互助还一直持续,并成为重要的互动渠道,新加坡江苏会这个时期更应发挥作用,配合政府共渡难关。
▲2020年3月与人民协会合作为抗疫无名英雄分发“爱心礼包”
▲2020年5月为邱德拔医院捐赠医疗用品
04
拒绝标签,鼓励社团正面沟通
在谈到新中关系的问题,周会长认为,社团在运营上须遵守本地法律与社会规则;而在涉及双边摩擦时,社会中有多元观点是很正常的,不应将个体表达“标签化”,不能让个体的表达,变成了该群体的集体表达。他举例说,美国和新加坡在某些问题上也会产生分歧,本土也可以有不同观点的表达,但是不会因此被贴上“亲美”或“反新”的标签。国与国之间发生分歧很正常,必须去理解两国的立场和事情的源头。社团或可在民间沟通等方面起到正面作用,“有时候在私下场合,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明白,比官方的公开文告效果更好。”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认为,新型社团在服务新移民的同时,为本地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它也可利用与中国的关系开展商务和贸易活动,两者并不矛盾。新加坡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指出新型社团与本地传统社团有一定的联系和渊源,但又呈现出了与本地传统社团截然不同的特征,希望江苏会发扬“开放多元,开拓进取”的精神,发挥好会馆的力量,加强成员在新身份上的认同感,帮助新移民真正“融入”社会。
Share Post